王辉耀 | 跨越国界,走在前沿——访77级英文校友王辉耀

发布时间:2020-12-0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王辉耀,1977-1982年就读于原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英美文学学士学位,后任职国家对外经贸部。

记者:廖宁 黄鸿丽 曾敏仪


【编者按】他,是加拿大最早一批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他,是首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加拿大华裔外交官;他,是心系祖国的新华商代表;他,是东西方商务交流的使者。从广外到国家商务部到加拿大,再到中国与世界,王辉耀是游刃于东西方世界的学者,是引领潮流的中国民营智库开创者,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践行者。

王辉耀近照

王辉耀近照

魂牵广外,思想的故乡

王辉耀说过,毕业30余年,始终忘不了广外——他的思想故乡和精神家园。从王辉耀的自传,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我在东西方的奋斗》一书中,可以感受他的热血、理想与力量。在“文革”的动荡和“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王辉耀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一直坚持读书,并在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春天,考上了广外(原广州外国语学院),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

广外是王辉耀的思想故乡。在广外,他接触到了和他有着同样满腔热血,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同学,学习到了外国文学与世界文化,感受到了更加开放的、与国际接轨的文化氛围。他回忆当年广外的校园环境,“那时广外没有围墙,只有一栋教学楼,山清水秀的校园,被誉为中国环境最优美的外语类院校。广外还因为校园里牛多、桥多,被称为‘牛’津、剑‘桥’。”他曾分享了一个小细节,当时广外附近有一个停机坪,每次有飞机飞过,教室里老师的声音就会被淹没——就是在这种简陋的校园环境里,他们奋发,他们自强。

英美文学是王辉耀大学时期的专业,通过学习和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向外教学习,他开始了解一个全新的世界。“文革”后的中国社会刚走出封闭的环境,逐步开始接触到新的思想、语言和文化。英美文学不仅对他的英文学习有帮助,还培养了他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国际文化沟通能力。

“那时大学里没什么社团,每周上六天课,大家都很刻苦,争分夺秒地学习。广外校园里一直有一个优良传统,很多学生会到教学楼读书,练习口语,营造了一种很好的语言文化氛围”。他还回忆,在大学时曾经有位教授到学校作报告,介绍有关当时改革开放的情况,他对此印象很深刻,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外交官、走向国际化的梦想。

以国际视野践行圆梦之旅

“我们年轻人不仅仅是梦想者,也是行动的实干家。”带着梦想,王辉耀毕业后,开启了实践梦想之旅。作为文革后首届大学毕业生,他被分配到对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工作了两年半。这段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也增加了他对国内政府部门、公司和企业的认识,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国际视野的重要性,为日后成为加拿大外交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商务部后,王辉耀踏上了赴加拿大的留学之路。他在加拿大攻读了工商管理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假期,他以暑期工的身份到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工作,为加拿大城市联合会工作,应邀赴日本讲学。毕业后,王辉耀继续在国外游历,开拓视野。他曾先后在多个国际大公司任职高级管理人员,期间还当过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经济商务参赞,随后被任命为驻香港及中国地区首席经济商务参赞,实现了他大学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外交官。

王辉耀的国际化事业由此翻开绚丽篇章,待任期满后,他又开始寻找新的机遇与挑战。“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1993年起,他创办了加拿大亚加国际集团公司,将商务咨询定为公司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他带领公司做出了许多出色的国际融资,并作为GE、西门子、阿尔斯通等跨国公司高级顾问。他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敢于跨越,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智慧之光辉耀中国梦想

20世纪90年代,王辉耀选择回国创业,凭着自己的双手与智慧白手起家;21世纪初,在创业已成为大众趋势时,他精心组织,由田溯宁、张朝阳、吴鹰、李彦宏、闫长明等近百位留学归国人员参与,大家聚集在北京南河沿大街111号,发起成立欧美同学会商会;通过组织大量活动,如午餐会、精英酒会、圆桌座谈会、慈善晚会、专题讲座、中国留学回国创业与发展论坛等多种创新活动,凝聚了大批在国内的各界海归,并由此开创了如今已成为欧美同学会各分会普遍采用的成熟组织与活动模式。

而后,他把眼光放在了智库的建设上,在很少人涉足的行业里不断地超越自己。最近的5年,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智库建设上,追逐以“智慧之光辉耀中国梦想,以思想产业推进大国崛起”。

智库,也称智囊团,是沟通政府、学术、企业诸多方面,通过政策研究影响国家政策的机构。作为政府公共决策的“智囊团”,王辉耀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如今在这方面的建设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如今,我们智库关于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是国内最领先的,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王耀辉告诉我们,通过研究,不仅在政府出台政策方面和企业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也会发布研究成果让大众和社会加深对一些问题的了解,提供一种渠道让大众了解关于社会和生活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王辉耀带领他的智库团队——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出版了多部蓝皮书:包括《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创业报告》等社会影响广泛的蓝皮书,也包括他的《人才战争》、《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精英课》和《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专著;此外,王辉耀还在国际上出版了关于中国海归创业研究等两部英文专著,是国际上首次研究中国海归的专著,介绍了300多名国内优秀的留学人员,成为向英语世界宣传中国海归群体的名片。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创业的“老海归”,王辉耀早在2004年就开始关注中国海归回国创业的政策,在欧美同学会领导韩启德和陈喜庆的指导下,王辉耀起草了关于中国海归人才创业支持启动计划的建议,该建议上报后得到了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批示,已经出台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项国家创业支持政策。

2009年8月,应中组部邀请,王辉耀为中组部领导和机关干部300余人做了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的专题讲座,李源潮亲自出席讲座,并当面多次鼓励他为中国国际人才事业多做工作。他的《国家战略》得到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重视。2010年4月,汪洋主持读书学习交流会,并导读了王辉耀的新著《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广东省高层领导集体出席了交流会。

王辉耀在我校作专题报告

王辉耀在我校作专题报告

先人一步,永远在路上

王耀辉觉得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比一般人早的:当别人在学校时,他已经想着去工作;当别人出去工作时,他出国读书;而在别人出国读书时,他回国创业;当别人回来创业时,他开始做社团;在别人做社团时,他创建智库。因此他一直让自己处在前瞻的方位,这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正是他的成功之处。人生能有几回搏?他觉得人生重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不能固步自封。人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才能拥有更有意义的人生。

如今,王耀辉创建的智库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规模与系统,“对于以后的计划,我想继续扩大智库的发展,让自己所创建的智库在中国更具影响力”,王耀辉计划以后将专注于智库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地将其规模扩大,为中国的政策出台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理论支持。王耀辉对于事业的执着、信念的坚持或许就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石,他选择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创新,勇往直前。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耀辉也会花一定的时间陪伴家人,他的休闲娱乐活动也很丰富多彩。“我很喜欢旅游,像2012年就去过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闲暇时王耀辉会选择去锻炼身体,和朋友聚会,看看电影。在工作之余的放松身心,不仅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也是人生阅历的一种丰富,人生意义的一种实现。这样的结合,使他的生活更具乐趣与价值。

情“思”母校,寄“语”广外

王辉耀的圆梦之旅里没有落下自己亲爱的母校,他于2013年4月23日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报告会和座谈会,作关于“国际化背景下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他把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分享给母校的师生,以实际行动抒写了对母校的爱意。在采访结束之前,王耀辉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和对广外教育建设的想法。“广外是我思想的故乡,直到现在的很多信念和思想都是在广外萌发和塑造的”,曾经在广外的岁月成为了他一生珍藏的记忆。对于广外以后的发展,他表示,“希望广外可以多向国际化方面发展,国际化便是广外的特色,这就需要与其他国家的大学进行更多地交流和学生交换,让广外的学生有更多机会的走出去,其他国家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来到广外学习”。

王辉耀对母校的感情也体现在他对师弟师妹的关心上。他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广外,就应该在这个国际化的平台上,更多地走出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充分地利用广外带给我们的各种资源,找寻恰当的时机走出国门,终将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18岁到23岁之间,对于一个人的人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王耀辉告诉我们在校期间要注意人格的塑造和自我的培养,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在校期间,在保证学好自己专业知识之外,我们应该拥有独立的思想,学会自己去思考人生,“大学不仅仅是教会你一门技术,而是让你学会有思想”,思想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独立的思想,才会在与别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找寻到自我的价值,因此,上大学,不仅是学习一门专业,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

王辉耀近照

王辉耀近照

校友简介 

王辉耀,1977-1982年就读于原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英美文学学士学位,后任职国家对外经贸部。1984年赴加拿大,先后在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北美、加拿大多所企业就职高级管理人员。2008年创办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2012年创办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2013年创办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现为中国国际专业人才委员会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赖飞翠